萬潤新能12月12日公告,擬與十堰市鄖陽區政府簽署《湖北萬潤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投資協議書》,雙方約定在秦巴高新產業園建設“年產10萬噸湖北萬潤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”,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金額約為13億元。
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進入新一輪的擴產競備賽,帶動正極材料環節加速擴產。
當升科技近日公告,公司聯合蜀道新材料分別與射洪市人民政府、攀枝花釩鈦高新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,將合作建設30萬噸/年磷酸(錳)鐵鋰項目、20萬噸/年三元正極材料生產項目,計劃分別投資70億元、100億元。
材料企業不斷擴產的同時,作為電池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,以寧德時代、LG化學、國軒高科、億緯鋰能等為代表的電池廠商縱向深化一體化布局正極材料,產業鏈縱向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。
就在11月8日,國軒高科子公司國軒科宏高端正極材料投產儀式舉行。項目主要產品為國軒高科自主研發的單體電芯能量密度≥210Wh/kg的高性能磷酸鐵鋰正極材料,應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產品。
而隨著資本爭相涌入,鋰電相關產業鏈均進行大規模擴張,而這也意味著鋰電材料或將面臨行業產能過剩風險。
業內測算,2023年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將達283萬噸,三元正極材料產能將達131萬噸,產能數據遠高于需求預期。但受企業產能規劃、投產時間等多方因素影響,規劃產能并不等同于實際產能,產能是否過剩還需打個問號。